采用微乳化-热液法制备了一系列氧化锆(ZrO2)改性的纳米氧化铝分散液,然后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相应的氧化锆复配纳米氧化铝杂化聚酰亚胺复合薄膜,并对其进行了TEM表征、电气强度和电导电流测试以及电老化阈值分析。结果表明:掺杂氧
2013年11月28日 更新采用熔盐辅助的溶胶–凝胶法成功合成了锆–钕–氧(Zr–Nd–O)系列纳米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射线能量散射谱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所得产物的物相、组成以及形貌进行了表征。通过染料水溶液在可见光条件下的光催化降解实验对Zr–N
2013年11月14日 更新在微米氮化铝粉体中添加含量为4%的Y2O3和不同含量的纳米AlN粉体制备氮化铝陶瓷,研究了Y2O3和纳米AlN协同作用对微米氮化铝陶瓷烧结性能和热传导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Y2O3优先与纳米AlN粉体表面的Al2O3反应生成
2013年11月12日 更新采用平均粒径分别为 3.5 μm、1.5 μm 和 200 nm 的碳化硼粉体为原料经 1850℃热压烧结制备了碳化硼陶瓷,研究了粉体粒径对陶瓷烧结致密化过程及其性能的影响。根据保温时间对线收缩率的影响及热压初期的塑性流动机
2013年11月12日 更新为了制备具有高反射、高红外辐射性能的粉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在氧化锆基体表面沉积一层氧化钛前驱体,煅烧后得到氧化锆-氧化钛复合粉体;对制备的复合粉体进行热重、物相及形貌分析,并测试其反射、红外辐射性能。结果表明,氧化锆-氧化
2013年11月11日 更新以Sc2O3、Ce(NO3)3·6H2O和ZrO(NO3)2·xH2O为原料,采用凝胶固相反应法制备氧化钪、氧化铈共掺杂氧化锆(10Sc1CeSZ)粉体。结果表明:800℃煅烧后,10Sc1CeSZ粉体为单一立方萤石结构,比
2013年11月11日 更新采用射频反应磁控溅射法,在K9双面抛光玻璃基底上制备了一系列不同溅射功率的Al2O3薄膜,并对部分薄膜进行退火处理.利用X线衍射法对Al2O3薄膜退火前后的晶体结构进行分析,采用椭圆偏振光谱仪对薄膜的厚度、折射率和消光系数进
2013年11月06日 更新某企业氧化铝生产系统采用碳酸化法回收金属镓,因受炉气CO2浓度和压力影响较大,实际产能只有设计产能(10t/a)的一半,且产品纯度难以达到4N级。因此,经多次调研和现场试验,最终选择树脂吸附——酸脱附法对原碳酸法进行升级改造
2013年11月04日 更新主要研究了I/A Series的DCS控制系统在氧化铝熟料烧成工业过程中的应用。首先介绍了氧化铝熟料烧成的工艺流程、主要的工艺技术指标及生产控制标准,然后详细阐述了I/A Series的DCS控制系统整体方案的设计,给出了控
2013年11月04日 更新现阶段,氧化铝赤泥由于其强碱性而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而赤泥堆积又会占用大量土地,带来赤泥堆积的难题。本文分析了氧化铝赤泥的粒度分布、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同时对赤泥用于烟气脱硫的原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碱性氧化物在赤泥中占比重
2013年11月04日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