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粉先进陶瓷行业门户!
免费注册 个人登录 企业登录
粉享通 | 粉享汇 | 粉享买卖 |

微信

关注微信公众号
| 广告服务 |

手机版

扫一扫在手机访问
中粉先进陶瓷 > 资讯
关税风暴!或是半导体产业国产替代“催化剂”?
798 2025-04-09

中国粉体网讯  当地时间4月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如果中国在2025年4月8日之前不撤销其长期贸易违规行为基础上增加34%的关税,美国将从4月9日起对中国征收50%的额外关税。


此前,面对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对等关税”,中方发出反制措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文称,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34%关税。



半导体产业“阵痛”在所难免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度中国进口自美国的产品总额约为1636.2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6万亿元),占中国全年进口总额的6.2%。其中,机械电子类产品位居第一,金额约为37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759亿元),在自美国进口产品的总额当中占比约23.17%。


其中,集成电路产品金额约为11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39亿元);半导体制造设备及零部件金额约为4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19亿元)。可以看出,半导体、电子设备等高科技产品进口金额占比最高,反映中国对美国高端制造业的依赖


半导体产业链高度全球化,涉及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多个环节,且依赖跨国分工。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同时在半导体产业链的多个环节也扮演着重要角色。Counterpoint指出,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使得从中国进口的半导体相关原材料、零部件以及制成品成本大幅上升


关税亦是国产替代催化剂


创道硬科技创始人步日欣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半导体领域的国产突破,还处在中低端和成熟环节,这部分市场竞争也较为激烈,国内厂商和国外厂商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价格上。而且下游客户为了保障产品质量,很难给国产厂商太多的试错空间,这一点大大阻碍了国内突破的进度,而关税恰恰能够加快这一进程。”


在半导体设备方面,中国正加速推进半导体国产化进程,其中设备作为半导体产业的基石,其国产化水平直接决定了整个半导体产业链的自主可控程度。根据TechInsight,2018年中国半导体市场的自给率为15.9%,到了2023年增至23.3%,预计到2027年上升至26.6%。在刻蚀、清洗、去胶和CMP设备市场,自给率已突破双位数,尽管光刻设备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差距,但也持续有所突破。


美国应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泛林集团(Lam Research)等企业占据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约40%份额。加征关税后,光刻机、刻蚀机等关键设备进口成本或增加50%以上。随着后续中美关税落地,成熟制程的相关产品国产化替代进程将会进一步加快;另一方面,先进制程环节的半导体设备以及高端芯片等进口成本将明显提升。


在设备零部件方面,国金证券指出,受美方持续制裁影响,从年初至今部分核心工厂的美系零部件等已断供,部分美国半导体设备公司已经在国内领先晶圆厂完成运维人员撤出,这几年美国企业在沉积、蚀刻等环节的设备份额持续下滑,此次加税,美国核心半导体设备厂商将受到影响。


半导体设备的升级迭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精密零部件的技术突破。近些年,国内企业高端产品不断突破,以中瓷电子、三环集团、珂玛科技等企业为代表,在泛半导体陶瓷结构件研发方面取得不菲的成绩;国内北京华卓精科和广东海拓创新等厂商实现了静电吸盘产品的量产和商业化。此外,国内厂商目前已经在多个领域实现突破,多家公司实现相关零部件产品的量产,并且进一步拓宽品类且向先进制程精进,有望加速提升中国半导体零部件国产化率水平。


来源:半导体工程师、科创板日报、证券时报、芯智讯


(中国粉体网编辑整理/空青)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