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对切削过程中陶瓷刀具温度及应力分布规律的研究,提出对陶瓷刀具材料的组成分布和微观结构进行设计以形成梯度的模型。通过调节TiC0.7N0.3含量,使材料在制备的冷却过程中在材料表层形成残余压应力。纳米Si3N4颗粒的加入可
2012年05月16日 更新采用聚合物B位前驱体法制备了锆钛酸铅基(PZT/ZrO2)纳米复相陶瓷,研究了所制陶瓷的力学性能。采用残余应力场模型讨论了纳米ZrO2粒子强韧化PZT基体的机制。结果表明:四方和单斜ZrO2纳米粒子在原位析出,PZT/ZrO
2012年05月09日 更新以硅纳米孔阵列(S i-NPA)为衬底,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分别制备了S iC纳米颗粒/S i-NPA(nc-S iC/S i-NPA)和S iC纳米线/S i-NPA(nw-S iC/S i-NPA)复合体系,并对其表面成分
2012年05月09日 更新高质量的瓷器生产烧成温度一般在1200℃以上,能否烧制出耐热1200℃以上的大红瓷器,是摆在国内外陶瓷专家面前的一个重大科技难题。文章采取湿法合成纳米硫硒化镉,再通过形成稳定固熔体和包裹相结合的办法,通过加入锌离子以使其形成
2012年05月07日 更新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制备氧化锌(ZnO)纳米线的配位反应法。以氨水为配位剂、氨水与可溶性的锌盐反应配制的锌氨配合物溶液为前驱液,在多孔阳极氧化铝(porous anodic alumina,PAA)模板中沉积了ZnO纳米线。研究
2012年05月04日 更新用湿法纺丝工艺制备出海藻酸钙纤维和纳米氢氧化铝/海藻酸钙复合纤维。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仪表征了两种纤维的表观形态和微观机制,用热重分析仪测试了两种纤维的热稳定性能。研究表明,纳米氢氧化铝已较好地分散到纤维中,且纳米氢氧
2012年05月04日 更新在两步法制备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过程中,观察到氧化铝纳米线的生长.这种纳米线生长过程不同于通常的化学腐蚀生成过程,电场和应力的共同作用是导致氧化铝纳米线形成的主要原因,同时抛光后铝箔表面的纳米压痕也是导致纳米线形成的重要因素.
2012年05月04日 更新根据对切削过程中陶瓷刀具温度及应力分布规律的研究,提出对陶瓷刀具材料的组成分布和微观结构进行设计以形成梯度的模型。通过调节TiC0.7N0.3含量,使材料在制备的冷却过程中在材料表层形成残余压应力。纳米Si3N4颗粒的加入可
2012年03月15日 更新以ZrOCl2.8H2O和氨水为主要原料,利用常压水热工艺制备出纳米氧化锆粉体,系统研究了氧氯化锆浓度、pH、反应温度及时间对产物晶型、粒度的影响,得出制备氧化锆纳米粉体的最佳工艺条件。并结合X射线衍射分析、透射电镜等方法对
2012年03月15日 更新用MA技术制备了C体积分数为10%的Cu-C固溶体粉体,用溶胶-凝胶(sol-gel)烧结技术制备了平均尺寸为12 nm的γ-Al2O3颗粒和用SPS方法制备了纳米Al2O3颗粒增强Cu-C固溶体基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
2012年03月14日 更新